【干扰球怎么判】在篮球比赛中,"干扰球"是一个常见的争议点,尤其是在比赛最后时刻,球员的防守动作是否构成干扰球,直接影响比赛结果。因此,了解“干扰球”的判定标准非常重要。
一、干扰球的定义
干扰球是指在比赛进行中,进攻方球员在投篮出手后,防守方球员用手或其他身体部位触碰到正在飞行中的球,且该球尚未触及篮筐或篮板时,裁判会判定为“干扰球”。
根据NBA和FIBA规则,如果防守方球员在球离手后、球触及篮筐前触碰球,无论是否影响进球,都会被判定为干扰球,此时进攻方将获得一次“干扰球”得分(即2分或3分)。
二、干扰球的判定要点
判定要素 | 说明 |
球是否已出手 | 必须是投篮球员已经出手,球处于飞行状态 |
是否触碰球 | 防守球员用手或其他身体部位触碰球 |
球是否触及篮筐 | 如果球已经触及篮筐或篮板,则不构成干扰球 |
是否影响进球 | 即使未影响进球,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仍算干扰球 |
三、干扰球的常见情况
1. 防守球员在球飞行过程中用手拍打球
2. 防守球员用身体阻挡球的飞行路线
3. 防守球员在球进入篮筐前触碰球
以上情况均可能被裁判判定为干扰球。
四、干扰球的处理方式
- 若干扰球发生于比赛结束前:进攻方获得一次“干扰球”得分,比赛继续。
- 若干扰球发生在比赛结束时:进攻方获得一次“干扰球”得分,比赛结束。
五、干扰球与犯规的区别
项目 | 干扰球 | 犯规 |
定义 | 防守球员触碰飞行中的球 | 防守球员对进攻球员的非法身体接触 |
位置 | 球飞行中 | 进攻球员持球或移动中 |
结果 | 得分恢复 | 犯规罚球或进攻权转移 |
六、总结
干扰球是篮球比赛中一个关键但容易引起争议的判罚。其核心在于判断防守球员是否在球出手后、触及篮筐前触碰了球。正确理解干扰球的判定规则,有助于球员、教练和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进程,减少争议。
干扰球怎么判?关键看球是否已出手、是否被触碰、是否触及篮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