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概括简介】《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一个关于蟋蟀(即“促织”)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吏贪腐、百姓受苦的现实问题。故事以一只小小的蟋蟀为线索,展现了人与命运之间的较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一、
《促织》讲述了一个叫成名的书生,因家中贫困,被地方官征召去捕捉蟋蟀。他四处奔波,屡屡失败,最终在一位老者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一只非常厉害的蟋蟀。这只蟋蟀不仅斗败了其他所有的蟋蟀,还因此让成名一家获得了朝廷的赏赐,生活得到了改善。
然而,故事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好运”上。蒲松龄通过这个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官吏对百姓的压榨,以及普通人在权势面前的无力与无奈。蟋蟀虽小,却成为了改变命运的关键,也象征着普通人面对不公时的挣扎与希望。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作品名称 | 《促织》 |
| 作者 | 蒲松龄 |
| 出处 | 《聊斋志异》 |
| 类型 | 短篇小说(志怪小说) |
| 主题 | 揭露封建社会的腐败与百姓的苦难,表现命运与抗争的主题 |
| 故事梗概 | 成名因官府征捕蟋蟀而陷入困境,最终凭借一只神奇的蟋蟀获得转机 |
| 艺术特色 | 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寓意深刻,借小见大,讽刺性强 |
| 社会意义 | 批判官僚主义,反映底层人民的悲惨处境,体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同情 |
| 人物形象 | 成名:善良、坚韧;官吏:贪婪、专横;蟋蟀:象征希望与命运 |
三、结语
《促织》虽是一则看似简单的民间故事,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批判和人文关怀。蒲松龄以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小小的生命与整个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读者在感叹故事的同时,也能思考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