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得寸进尺是什么意思】“得寸进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已经获得一些利益或好处之后,仍然不满足,继续要求更多的东西。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贪心不足、得陇望蜀的心态。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得寸进尺 |
| 拼音 | dé cùn jìn chǐ |
| 出处 | 《战国策·秦策》:“今君之所得于秦者,非有尺寸之功也。”后演变为“得寸进尺”。 |
| 字面意思 | 得到一寸就想要一尺,比喻贪心不足。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别人贪婪、不知足的行为。 |
| 近义词 | 得陇望蜀、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
| 反义词 | 知足常乐、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
二、成语故事简述
“得寸进尺”最早来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秦国在与他国交战中,每次取得一点小胜利就不断扩张领土,最终导致其他国家纷纷反抗。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人贪心不足,得到一点好处就想要更多。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商业谈判 | 他总是得寸进尺,明明已经答应了降价,又提出要增加服务内容。 |
| 家庭关系 | 妈妈一直教育孩子不能得寸进尺,要学会感恩和节制。 |
| 工作场合 | 领导对他的得寸进尺行为感到非常不满,决定不再给他更多机会。 |
四、总结
“得寸进尺”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强调的是人的贪婪心理和不知满足的态度。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知足常乐,避免因贪心而失去更多。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同时也能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的现代应用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