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牛入海的意思是什么】“泥牛入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音讯。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泥做的牛掉进大海后,很快就被水淹没、无法找回的情景,比喻事情或人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消息。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泥牛入海 |
拼音 | ní niú rù hǎi |
出处 | 《五灯会元·南岳让和尚》 |
释义 | 比喻人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音讯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的消失、失踪等情境 |
近义词 | 杳无音信、石沉大海、销声匿迹 |
反义词 | 有来有往、消息不断、频频联系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泥牛入海”最早出自佛教典籍《五灯会元》,原意是比喻修行者的心念如泥牛入海,难以捉摸。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突然消失,不再出现。
在日常使用中,这个成语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比喻意味。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朋友失联 | 他离开后就泥牛入海,再也没联系过我。 |
项目中断 | 这个项目启动后,资金就泥牛入海,再也没有下文。 |
人物失踪 | 那个年轻人走后,就像泥牛入海,再也没回来。 |
四、注意事项
- “泥牛入海”强调的是“消失”和“无音讯”,而不是“失败”或“失败的结果”。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事情失败”。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结合上下文使用,以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泥牛入海”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突然消失。它不仅具有文学美感,也具备实际的表达功能。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语言交流中更准确地传达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