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的整首古诗】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劝学》。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专心读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春天的深处,寓意着学习时的专注与时间的悄然流逝。这首诗通过描绘读书的沉浸状态,传达了勤奋学习、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敬畏。以下为整首诗的内容及详细解析:
二、整首古诗内容及解析
诗句 | 解析 |
读书不觉已春深 | 表示在读书时完全沉浸在其中,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很深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也反映出学习的专注。 |
一窗昏晓送流年 | 窗外的光线从昏暗到明亮,一天天过去,时间就这样无声地流逝,强调时间的宝贵。 |
欲将心事付瑶琴 | 想要把内心的情感寄托于琴声之中,表达一种内心的孤寂与追求。 |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表达了没有知音的理解与共鸣,即使琴弦断了也没有人倾听,抒发了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
三、整体理解
《劝学》是孟郊创作的一首关于学习与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中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的“读书不觉已春深”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名句,常用来形容人在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该诗的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古代文人励志与自省的代表之作。
四、结语
“读书不觉已春深”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更是对学习态度的一种赞美。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要保持专注与坚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同时,诗中所表达的孤独感也让我们反思:在追求理想的同时,是否也需要寻找志同道合的知音?
如需进一步了解孟郊的其他作品或相关背景,可继续查阅古诗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