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啼血是什么意思】“杜鹃啼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极度的悲伤、哀痛或悲愤。这个词语源自古代文学中对杜鹃鸟的描写,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情感色彩。
一、含义总结
“杜鹃啼血”字面意思是“杜鹃鸟啼叫时流出血来”,实际寓意是表达一种深切的哀伤与无奈。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离别之痛、思乡之情、爱情悲剧或忠贞不屈的精神。
二、来源与典故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山海经》等古代文献中均有提及杜鹃鸟的传说 |
典故 | 杜鹃鸟传说中,其啼声凄厉,相传是古代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因思念故土而日夜啼哭,泪尽而亡,血染红花 |
文学引用 | 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三、引申意义
情感类型 | 含义说明 |
离别之痛 | 表达对亲人、朋友离别的深切哀伤 |
思乡之情 | 借杜鹃鸟的叫声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
爱情悲剧 | 在爱情故事中,杜鹃啼血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
忠义精神 | 有时也用于赞扬为国为民牺牲的英雄人物 |
四、现代用法举例
- 例句1:他失去挚爱后,整日郁郁寡欢,仿佛杜鹃啼血,心如刀割。
- 例句2:这首诗以杜鹃啼血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五、文化影响
杜鹃啼血不仅是文学中的常见意象,也在民间艺术、戏曲、绘画中广泛出现,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符号。
总结
“杜鹃啼血”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方式。它承载着古人对生命、爱情、忠诚与哀愁的思考,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文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