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沙折戟什么意思】“沉沙折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原意是指战争中战败,兵器沉入沙中,象征着失败和消亡。后用来比喻失败或衰败,常用于形容历史上的战役或事件中的惨重损失。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沉沙折戟 |
出处 | 杜牧《赤壁》 |
原意 | 战争失败,兵器沉入沙中 |
现代引申义 | 比喻失败、衰败、挫折 |
使用场景 | 描述历史事件、个人或集体的失败经历 |
二、成语背景
“沉沙折戟”最早出现在杜牧的《赤壁》一诗中,描绘的是赤壁之战后的景象。当时曹操大军南下,但最终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诗中“折戟沉沙铁未销”,意思是折断的战戟沉入沙中,铁锈还未完全脱落,暗示战争虽已结束,但其影响仍在。
三、使用示例
1. 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后,曹操兵败退守北方,留下‘沉沙折戟’的悲壮结局。”
2. 现代用法:
“这家公司因决策失误,最终走向了‘沉沙折戟’的结局。”
3. 文学作品:
“小说中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斗,最终以‘沉沙折戟’收场。”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沉沙折戟”的关系 |
折戟沉沙 | 与“沉沙折戟”意思相近 | 同源,可互换使用 |
功亏一篑 | 指事情接近成功却因小失大 | 强调最后的失败 |
败北 | 战斗失败 | 更泛指失败,不强调过程 |
惨败 | 遭受重大失败 | 与“沉沙折戟”有相似之处 |
五、总结
“沉沙折戟”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更是一种对失败、挫折的深刻表达。它不仅用于描述古代战争,也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用来形容个人、组织或国家在竞争、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重大挫折。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