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妆成一树高】一、
“碧玉妆成一树高”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原诗为: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美丽景象,用“碧玉”形容柳叶的翠绿,用“绿丝绦”比喻垂下的枝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日柳树的柔美与生机。全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的创造力和春天的活力。
该诗句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在后世广泛流传,成为描写春天、赞美自然的经典之作。
二、原创内容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唐代贺知章《咏柳》 |
原文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作者简介 | 贺知章(约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以豪放洒脱著称。 |
诗句释义 | “碧玉妆成一树高”:柳树如同用碧玉装饰而成,高高挺立;“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数柳条如绿色丝带般垂落;“不知细叶谁裁出”:不知道这些精致的叶子是谁剪裁出来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精巧的剪刀。 |
艺术特色 | 1. 比喻生动,如“碧玉”、“绿丝绦”、“剪刀”等意象鲜明; 2. 拟人化手法,赋予春风以人的动作和能力; 3. 结构紧凑,意境清新,富有画面感。 |
文化影响 | 成为描写春景的经典名句,常被引用于文学作品、书法艺术及节庆活动中,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后世评价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咏物之工,非此不可。” |
三、结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诗意表达的能力。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