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目而视意思介绍】“侧目而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人或某事感到不满、轻视或愤怒时,用斜眼看对方的样子。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行为方式,也反映了说话者的情绪态度。
以下是对“侧目而视”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侧目而视 |
拼音 | cè mù ér shì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而叱之,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后世引申为“侧目而视”) |
含义 |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感到不满、轻视或愤怒,用斜眼看着对方。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一种带有贬义或批评的态度。 |
近义词 | 瞥视、斜视、不屑一顾、另眼相看 |
反义词 | 正视、注视、敬重、重视 |
二、使用场景
- 当一个人做了令人不齿的事情,其他人对他“侧目而视”。
- 在正式场合中,对某些人表现出不认同或轻视的态度。
- 描述社会现象时,指出人们对某些人或行为的负面看法。
三、例句参考
1. 他因为贪污受贿被发现,如今在公司里被人“侧目而视”。
2. 老师对那些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侧目而视”,表情严肃。
3. 这些人平时作恶多端,百姓对他们“侧目而视”,不愿与之交往。
四、成语文化背景
“侧目而视”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绪变化。它不仅仅是一种眼神动作,更是一种态度的表达。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依然保留了其原有的情感色彩,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交流中,传达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
五、注意事项
- “侧目而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 不宜用于正面评价或中性场合,否则可能引起误解。
- 在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见于书面表达。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侧目而视”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成语,更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重要工具。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语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