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省是什么意思】“奉天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省份名称,主要存在于清末至民国初期。其名称源于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下是对“奉天省是什么意思”的详细总结。
一、
奉天省是清代及民国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级行政区,其名称来源于满语“福安”,意为“吉祥之地”。在清朝,奉天省是东北三省之一(另为吉林、黑龙江),行政中心设在沈阳(旧称盛京)。1929年,国民政府将奉天省更名为辽宁省,但“奉天”这一名称在历史文献中仍被广泛使用。
奉天省的设立与清朝对东北地区的治理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区域。随着历史变迁,奉天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地名和历史影响依然深远。
二、表格:奉天省相关资料一览
项目 | 内容 |
名称含义 | “奉天”源自满语“福安”,意为“吉祥之地” |
设立时间 | 清朝康熙年间(约17世纪) |
行政地位 | 清代东北三省之一(另为吉林、黑龙江) |
省会 | 沈阳(旧称盛京) |
历史时期 | 清朝、中华民国初期 |
更名时间 | 1929年,更名为辽宁省 |
地理位置 | 中国东北地区,现为辽宁省 |
历史意义 | 是清朝统治东北的重要行政中心,也是近代东北开发的核心区域 |
三、结语
“奉天省”虽然已不再作为现行行政区划存在,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了解“奉天省是什么意思”,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演变,也能更深入地认识东北地区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