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崩殂是什么意思】“中道崩殂”是一个出自《出师表》的成语,原意是“中途去世”,常用来形容君主或重要人物在事业未竟之时突然去世。此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中,带有惋惜与感慨的意味。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中道 | 半途、中途 |
| 崩殂 | 崩塌、死亡(多用于帝王) |
整体来看,“中道崩殂”指在事情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夭折或死亡,尤其是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二、出处与背景
“中道崩殂”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为: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托之以讨贼,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在这段文字中,诸葛亮回顾了刘备(先帝)在未完成统一大业之前便去世,表达了对先帝早逝的惋惜和对当前形势的担忧。
三、用法与含义
| 使用场景 | 含义说明 |
| 历史评价 | 描述帝王或领袖在壮年去世,留下未竟事业 |
| 文学作品 | 表达对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惋惜 |
| 现代语境 | 可引申为事业、计划等在中途失败或终止 |
四、相关词汇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中道崩殂”的关系 |
| 功亏一篑 | 比喻做事因最后一点疏忽而失败 | 近义,强调过程中的失败 |
| 天妒英才 | 天意不让人才长寿 | 类似,但更侧重命运无常 |
| 壮志未酬 | 志向未完成 | 相近,但不强调“中途死亡” |
五、总结
“中道崩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一位重要人物在事业尚未完成时便离世,常带有一种悲凉与无奈的情感色彩。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君主和领袖的重视,也反映了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中道崩殂 |
| 含义 | 中途去世,多用于帝王或重要人物 |
| 出处 | 《出师表》 |
| 用法 | 历史评价、文学表达 |
| 同义词 | 功亏一篑、壮志未酬 |
| 情感色彩 | 感叹、惋惜、悲凉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以上就是【中道崩殂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