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的意思】“中流砥柱”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石,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洪水中的砥石一样,在关键时刻起到稳定和支撑的作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或危机中能够挺身而出、坚定立场、发挥关键作用的人或组织。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中流砥柱 |
拼音 | zhōng liú dǐ zhù |
出处 | 《晋书·王鉴传》:“今四海有倒悬之急,中流砥柱之责,舍陛下其谁?” |
释义 | 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人或组织 |
近义词 | 中坚力量、支柱、脊梁 |
反义词 | 烂泥扶不上墙、无能为力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中流砥柱”最早出自《晋书·王鉴传》,原指黄河中流的砥石,是船只航行时的重要标志。后引申为在国家或社会面临重大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支撑大局的人物或组织。
在历史长河中,“中流砥柱”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民族危难、国家动荡时期表现出色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也常用于形容企业、政府机构或团队中的核心成员。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个人表现 | 在公司遇到危机时,他就是大家的中流砥柱。 |
国家形象 | 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始终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 |
团队合作 | 这个项目能顺利完成,离不开他的中流砥柱作用。 |
四、总结
“中流砥柱”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强调的是在关键时刻的担当与责任,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正气”与“担当”的文化传统。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拥有“中流砥柱”般的品质,都是走向成功与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