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词是什么意思】“大放厥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说话非常夸张、毫无顾忌,甚至带有贬义。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在公开场合发表不切实际、荒谬或不负责任言论的人。
一、
“大放厥词”原意是“发表狂妄的言论”,现多用来讽刺那些言辞激烈、缺乏事实依据、甚至带有攻击性的话语。该词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常见于新闻评论、网络讨论等语境中。
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伤害。虽然“大放厥词”有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表示一个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语气较为激烈。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大放厥词 |
拼音 | dà fàng jué cí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今俗之人,好大言以饰其短,谓之‘大放厥词’。” |
本义 | 原指发表狂妄的言论,多含贬义。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某人言辞夸张、无根据、不负责任。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大放 + 厥词) |
同义词 | 胡说八道、信口开河、狂言乱语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谨言慎行、言简意赅 |
使用场景 | 新闻评论、网络舆论、社会讨论等 |
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以免伤及他人;应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
三、结语
“大放厥词”作为一个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在日常交流中需要谨慎使用。它既可以作为批评工具,也可能被误用为攻击手段。理解其含义并恰当运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观点,同时减少误解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