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建标163-20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引发关注。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发布了《建标163-20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该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选址、功能布局、建筑面积、设备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是指导各地开展相关建设工作的依据。通过统一建设标准,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服务流程,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一、主要
项目 | 内容 |
标准名称 | 建标163-20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 |
发布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实施时间 | 2013年 |
适用范围 | 新建、改建、扩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 |
主要内容 | 建筑面积、功能分区、设施设备、人员配置、信息化建设等 |
目的 | 规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
二、关键指标一览表
项目 | 具体要求 |
建筑面积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于8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50平方米 |
功能分区 | 包括诊疗区、公共服务区、后勤保障区、办公区等 |
科室设置 | 应设全科诊室、中医诊室、预防接种室、健康教育室、药房等 |
设备配置 | 配备基础医疗设备、常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等 |
人员配备 | 每个中心至少配备3名执业医师、2名护士及相应辅助人员 |
信息化建设 | 应具备电子病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健康管理平台等 |
三、建设意义
《建标163-2013》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阶段。通过统一建设标准,不仅提升了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该标准也为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四、结语
《建标163-20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是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文件。其实施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居民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方面持续提升,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