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是出自《韩非子》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内容虽简短,但寓意深刻,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好的训练作用。本文通过孙叔敖与狐丘丈人的对话,揭示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体现了古代贤士的智慧与谦逊。
文章原文如下:
>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为政者,不以私利害公义。今子为楚令尹,其德行足以化民,然未闻其善也。”孙叔敖曰:“吾何以得此言?”曰:“吾闻之,君子慎其所好。夫好善,则民从之;好恶,则民亦从之。今子之好善,而民莫不从之,故曰‘善’。”孙叔敖曰:“善哉!”
译文:
孙叔敖遇到了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治理国家的人,不应该因为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公共的道义。如今您担任楚国的令尹,您的品德和行为足以感化百姓,但还没有听到人们称赞您的善行。”孙叔敖问:“我凭什么得到这样的评价?”狐丘丈人回答:“我听说,君子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喜好。如果喜欢善行,百姓就会跟随;如果喜欢恶事,百姓也会跟着做。现在您喜欢善行,百姓没有不跟随的,所以称您为‘善’。”孙叔敖说:“说得太好了!”
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1. “仆闻之”中的“仆”是什么意思?
答:仆是古代对自己的谦称,相当于“我”。
2. 狐丘丈人为何认为孙叔敖“未闻其善”?
答:因为虽然孙叔敖有德行,但尚未被百姓广泛传颂,因此还未真正体现出“善”的影响。
3. 狐丘丈人认为“君子慎其所好”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君子的喜好会带动百姓的行为,喜欢善行则百姓效仿,喜欢恶事则百姓随之。
4. 孙叔敖为何感叹“善哉”?
答:因为他认同狐丘丈人的观点,认识到自己作为官员应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以身作则影响百姓。
总结: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虽篇幅短小,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它强调了为官者应以德服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自身言行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篇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