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一个例子理解(ldquo及递延所得税及rdquo及项目教学案例)

2025-08-12 22:31:30

问题描述:

一个例子理解(ldquo及递延所得税及rdquo及项目教学案例),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2 22:31:30

一个例子理解(ldquo及递延所得税及rdquo及项目教学案例)】在会计教学中,许多学生对“递延所得税”这一概念感到困惑。它看似抽象,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关系,且需要理解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解析“递延所得税”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案例背景

某公司为一家制造业企业,其2023年度的财务报表显示如下数据:

- 利润表中净利润为1,200万元

- 所得税费用为480万元(税率按25%计算)

- 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为60万元

该公司的会计政策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而税法上则采用收付实现制。此外,公司在当年新增了一项固定资产,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导致产生暂时性差异。

二、问题分析

1. 为何会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在会计处理中,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而在税务处理中,则按照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的时间来确认应纳税所得额。这种差异会导致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确认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不一致,从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2. 如何计算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基于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根据差异的性质,可以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导致未来应缴税款)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导致未来可退税款)。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如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计税基础,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存货跌价准备,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3. 本案例中的递延所得税是如何产生的?

假设该公司新增的固定资产,其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而税法允许的计税基础为800万元,那么两者之间存在20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按照25%的税率,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50万元。但案例中递延所得税负债为60万元,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

同时,假设公司有部分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金额为200万元,这部分在税法上不允许扣除,因此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按25%税率计算,应为50万元,但案例中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00万元,可能还涉及其他调整事项。

三、教学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以下几点:

- 递延所得税是由于会计与税法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间上的不同所引起的;

-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产生源于暂时性差异;

- 税率是计算递延所得税的重要依据;

- 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各项差异的影响。

四、结语

“递延所得税”虽然在初学阶段让人感到复杂,但只要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剖析,便能逐步理清其背后的逻辑。本案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提升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会计教学中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践工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