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练习题与答案解析】《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著名议论文,文章围绕“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展开论述,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轻视师道、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了“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进步观点,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以下提供一套《师说》练习题,并附上详细解析,供参考学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嗟乎(jiē)
B. 郯子(tán)
C. 老聃(dān)
D. 巫医(wū)
答案:A
解析:
- A项“嗟乎”读作“jiē hū”,正确。
- B项“郯子”应读“tán zǐ”,正确。
- C项“老聃”应读“lǎo dān”,正确。
- D项“巫医”读作“wū yī”,正确。
但本题为单选题,可能考查的是常见错误,如“聃”易误读为“rǎn”或“dàn”。因此,若题目设计有误,建议根据教材标准判断。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人非生而知之者
C.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答案:D
解析:
- A、B、C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或起提宾作用。
- D中的“之”是代词,指代“他”,即“李蟠”。
3. 对“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老师只是教孩子读书和断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惑的老师。
B. 这些老师只教孩子写字和阅读,不是我所说的传授知识、解答疑问的老师。
C. 这些老师只是教孩子背诵和抄写,不是我所说的传授学问、解答困惑的老师。
D. 这些老师只教孩子认字和朗读,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德、解答难题的老师。
答案:A
解析:
本句意在批评当时一些教师仅教授基本文字知识,缺乏真正的教育意义,强调“传道解惑”的重要性。
二、填空题
1. 《师说》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答案:韩愈;古文
解析: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骈文。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师说》中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不足”的名句。
答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这句话体现了韩愈平等的师生观,打破了传统的尊师观念。
三、简答题
1. 简要说明《师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
《师说》主要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作者认为,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只要有人懂得道理,就可以成为老师。同时,他也指出“圣人无常师”,强调学习应持开放态度,虚心求教。
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圣人无常师”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圣人无常师”意思是圣人并不固定地跟随某一位老师,而是广泛向他人学习。这体现了韩愈提倡的开放学习态度,强调学习不应局限于一人一派,而应博采众长,不断充实自己。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的师徒关系,鼓励人们勇于质疑、乐于请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古代圣人与现代普通人进行对比,突出古今学习态度的差异,强调“从师”的重要性。
2.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何要强调“从师”的重要性。
答案:
作者强调“从师”的重要性,是因为他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必须通过学习和请教才能获得真知。同时,他也指出当时社会普遍轻视师道,导致人才难以为继。因此,他呼吁人们重视学习,尊重师道,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结
《师说》不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文,更是一部思想深刻的教育论著。通过对“从师”这一主题的探讨,韩愈表达了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风气的强烈批判。希望以上练习题及解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篇经典文章的内容与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