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纪昀《泥古不化》(原文、注释及翻译)

2025-08-12 05:29:14

问题描述:

纪昀《泥古不化》(原文、注释及翻译),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2 05:29:14

纪昀《泥古不化》(原文、注释及翻译)】《泥古不化》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字晓岚)所著的一篇寓言式短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讽刺那些一味拘泥于古代典籍、不知变通的人,揭示了“死读书”与“活用书”的区别。

一、原文:

昔有老儒,性迂而好古。尝读《礼记》,见“冠者”之说,遂以冠为必加于首,不可稍减。一日,其子病,医曰:“须服药。”老儒曰:“《周礼》无此法,不可从。”医曰:“今世用药,古人未尝不有。”老儒曰:“然则吾当效古人,不用药。”遂弃药而去。其子竟亡。

或问曰:“何不观时而变?”老儒曰:“吾守古法,不敢违也。”

二、注释:

- 老儒:年长的读书人,指思想保守、崇尚古制的人。

- 迂:迂腐,不切实际。

- 冠者:古代成年男子戴冠,表示成年。

-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记载古代礼仪制度。

- 《周礼》:古代礼制经典,内容多为周代官制与礼仪。

- “冠者”之说:指古代对成年男子戴冠的规定。

- “冠者”之说:此处指《礼记》中关于“冠礼”的记载。

- “冠为必加于首,不可稍减”:意思是必须严格按照古代规定戴冠,不能简化。

- “《周礼》无此法”:指《周礼》中没有提到用药这一方法。

- “效古人”:模仿古人做法。

- “弃药而去”:放弃药物治疗。

- “其子竟亡”:他的儿子最终因病去世。

三、翻译:

从前有一位老儒生,性格迂腐,十分推崇古代的典籍。他曾经读过《礼记》,看到有关“冠者”的说法,便认为帽子一定要戴在头上,不能有一点减少。有一天,他的儿子生病了,医生说:“需要吃药。”老儒生却说:“《周礼》里没有这种治病的方法,不能听从。”医生说:“现在人们用药,古人其实也有类似的治疗方法。”老儒生说:“既然如此,那我就按照古人的做法,不吃药。”于是丢下药走了。结果他的儿子竟然因此而去世。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根据时代的变化来调整呢?”老儒生回答:“我遵守古人的方法,不敢违背。”

四、解析与启示:

这篇短文通过老儒生固执地遵循古代典籍、拒绝接受现实的做法,讽刺了那些“泥古不化”的人。它告诉我们:

1. 读书要活学活用: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更要结合现实情况灵活运用。

2. 历史不能照搬:古代的制度和方法不一定适用于现代,要懂得与时俱进。

3. 尊重科学与常识:面对疾病等现实问题,应听取专业意见,而不是盲目迷信古籍。

纪昀以幽默而深刻的笔触,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与应用,而非盲从与守旧。

五、结语:

《泥古不化》虽短,却蕴含深远哲理。它不仅是一篇寓言,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些在知识面前固步自封、不愿进步的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应警惕“泥古不化”的思维定势,学会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方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