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2025-08-09 23:24:24

问题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23:24:2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唐诗五首》作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章,集中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风格与艺术魅力。本文将围绕该课的教学内容,提供课文原文及相关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课文原文

本课所选的“唐诗五首”包括以下五位唐代诗人的作品:

1.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熟悉五首唐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 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情感共鸣,增强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唐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与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语言特色。

-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与思想内涵;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通过展示唐代山水画或播放相关配乐朗诵,营造浓厚的古典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问:“你是否喜欢古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通读五首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基调。

2. 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三)文本细读(20分钟)

1. 逐篇讲解:

- 结合注释讲解每首诗的字词含义,分析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

-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为何如此表达?

2. 合作探究:

- 分组讨论:比较五首诗在情感表达、意象选择、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

2. 布置小作文:以“我眼中的唐诗”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某一首诗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五首唐诗的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强调古诗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并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写。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五首唐诗,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

3. 观看纪录片《唐之韵》片段,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文化。

六、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调整教学节奏,注重启发式教学,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古诗配乐朗诵、动画视频等,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唐诗的基本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