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 了解作者苏轼的背景及其作品风格,体会古诗文的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内涵。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 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学会在困难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悟诗句的意境。
- 难点:体会“但愿人长久”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以及作者面对离别时的豁达胸怀。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如月亮、中秋场景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苏轼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中秋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说说对中秋节的认识。
2. 提问:“中秋节最让你想到什么?”引出“月圆人团圆”的主题。
3. 板书课题《但愿人长久》,并提问:“你认为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出生字词。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小组合作,互相纠正发音,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4.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进行认读与书写练习。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 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苏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 “但愿人长久”是什么意思?
2.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
- 介绍苏轼与弟弟苏辙分别的情景。
- 描写中秋夜晚的景色,抒发思乡之情。
- 第三段:表达对亲人的祝福与希望。
3. 组织学生讨论:
- 如果你是苏轼,你会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你觉得“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基调。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尝试写一段感想。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课文内容,强调“但愿人长久”所传达的美好愿望。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亲情的理解与珍惜。
3. 教师小结: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感受到彼此的陪伴。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但愿人长久”》,表达对家人或朋友的祝福。
3. 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
关键词:思念、团圆、祝福、亲情、月亮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但愿人长久”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加强,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