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附赏析+文言文语法知识】《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魏征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旨在劝诫皇帝在治国理政时应秉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思想,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这篇文章不仅语言凝练、逻辑严密,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深度。
一、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渊而欲鱼跃,岂可得乎?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谦冲而自牧;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滥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二、翻译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水流得长远,就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就必须积累道德与仁义。如果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基不牢固却想树木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我虽然愚昧,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英明的君主呢!
君主肩负着天命,处于天下之中,应当追求至高无上的地位,永远保持无边的福泽。如果不考虑居安思危,不以节俭来约束自己,道德不深厚,欲望又难以克制,这就像砍断树根去求树木茂盛,堵塞水源却想鱼儿跳跃,怎么可能成功呢?
历代君王,承受上天的使命,无不因忧虑而成就大业,但一旦功成名就,德行却逐渐衰退。开始时能够善始的人很多,但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以前夺取天下时还有余力,现在治理天下却显得力不从心,为什么呢?因为在忧患之时,会真诚地对待臣民;一旦得志,就会放纵情感,轻视他人。真诚相待,即使是敌对的国家也能成为一体;轻视他人,即使是亲人也会形同陌路。即使用严厉的刑罚来震慑,用威势来镇压,最终也只是表面上服从而内心不服,表面恭敬而心中不满。百姓的怨恨并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百姓如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一点必须慎重对待。
如果真的能做到看到欲望时想到知足以自我警戒;准备有所作为时想到谦逊自持;喜欢游乐时想到适度而不过分;担心懈怠时想到开始要谨慎、结束要认真;担心被蒙蔽时想到虚心听取意见;害怕奸邪之人时想到端正自身、去除邪恶;施恩于人时想到不要因一时高兴而滥赏;施刑于人时想到不要因一时愤怒而滥罚。总结这十个思考,弘扬九种美德,选拔贤能而任用,选择良策而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会尽其所能,勇敢的人会竭尽全力,仁爱的人会广施恩惠,忠诚的人会尽忠职守。文臣武将各司其职,君臣之间没有烦扰,就可以享受游玩的乐趣,可以延年益寿,弹琴垂拱,不用多言就能感化百姓。何必让自己劳累心神,亲自处理琐事,耗费视听,违背无为而治的大道呢?
三、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开篇以“求木之长”“欲流之远”为喻,引出“积德义”这一核心观点,接着通过对比“居安思危”与“骄奢淫逸”,揭示治国之道的关键在于德行与节制。全文贯穿“十思”之说,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语言庄重有力,充分展现了魏征作为谏臣的智慧与胆识。
此文不仅是对唐太宗的劝谏,更是对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深刻阐述。它强调了“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文言文语法知识
1. 句式特点
文中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如“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说服力。
2. 词类活用
如“固其根本”中的“固”为使动用法,意为“使……稳固”;“戒奢以俭”中“戒”为动词,“以俭”为宾语,表示“以节俭为戒”。
3. 文言虚词
“之”“而”“以”等虚词频繁出现,起到连接句子、表达语气的作用。例如“求木之长者”中的“之”为助词,表定语后置。
4. 被动句与判断句
如“臣虽下愚,知其不可”为判断句,“虽……知……”结构;“将崇极天之峻”为省略句,实际应为“将崇极天之峻(之位)”。
五、结语
《谏太宗十思疏》不仅是魏征对唐太宗的忠言,更是一部关于治国理政的哲学著作。它提醒我们,在顺境中更要居安思危,在权力面前要保持谦逊,在欲望面前要懂得节制。这篇文章的语言虽古雅,但其思想却历久弥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