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飞夺泸定桥》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习并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 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 难点:体会文章中描写战斗场面的语言特点,感悟革命精神。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飞夺泸定桥’是什么吗?它发生在什么时期?”
2. 展示图片或视频片段,介绍“飞夺泸定桥”这一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看看红军战士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铁索”、“枪林弹雨”、“奋不顾身”等。
3.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红军战士面对怎样的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如“敌人早已在对岸布下重兵”,“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前进”。
2. 讨论交流:
- 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勇敢和坚定?
3. 情感升华:
-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感受到的“英雄精神”。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飞夺泸定桥”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情景。
2. 分组讨论:如果自己是红军战士,会怎样做?为什么?
3. 教师总结: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英雄》,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抄写并造句。
3. 预习下一课内容,思考“长征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五、板书设计:
```
飞夺泸定桥
历史背景:红军长征途中
主要情节:抢时间、攀铁索、突破敌军
人物形象:英勇无畏、团结一致
精神内涵:不怕牺牲、坚定信念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但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语言特色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应更多关注文本细节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