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我们的校园,我来爱护”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践,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了解与热爱。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整洁、文明的学习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18年秋季学期第6周至第8周
四、活动对象:
三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收集校园环境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设计调查表、任务卡等材料。
2. 学生准备: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准备工具(如垃圾夹、小桶、抹布等)。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认识校园环境(第6周)
1. 导入活动:教师播放校园环境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你眼中的校园是什么样的?”
2.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校园中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进行交流。
3. 实地观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对校园的不同区域进行观察,记录发现的问题(如乱丢垃圾、花草损坏等)。
第二阶段:提出解决方案(第7周)
1. 问题汇总: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将问题整理成表格。
2. 头脑风暴:针对发现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如设立环保角、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等)。
3. 方案评选:全班投票选出最具可行性的几个方案,并确定实施小组。
第三阶段:行动实践(第8周)
1. 分工合作:根据选定的方案,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活动。例如:
- 清理校园角落垃圾;
- 制作环保标语牌;
- 向全校师生宣传环保知识。
2. 成果展示:每组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七、活动延伸:
1. 鼓励学生将环保行为延续到家庭生活中,制作“家庭环保小卫士”记录本。
2. 开展“绿色校园”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校园的美丽瞬间。
八、评价方式:
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和创新能力。
2. 成果性评价:通过作品展示、活动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提升自我认知。
九、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与体验,激发了学生关爱校园、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结合更多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备注:本教案依据《2018秋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编写,旨在通过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