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浣花溪记》原文及翻译】钟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其文风清丽婉约,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浣花溪记》是他游历成都浣花溪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水之清幽、景物之秀美,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原文:
浣花溪,在成都西南隅,城外有古祠,曰“杜工部祠”。余尝游焉,见其地僻而幽,林木森然,水声潺潺,不类城市之嚣。溪流清澈,石径曲折,行其上者,如入画中。时值春日,桃花盛开,红白相映,风景绝佳。余坐于溪畔,心旷神怡,恍若置身仙境。
溪之南有小亭,名曰“浣花亭”,相传为杜甫所居。余登亭远望,见山色空蒙,云气缭绕,心随景动,意兴阑珊。忽闻渔舟唱晚,声自远处而来,悠扬婉转,令人心醉。余不禁感叹:此地虽非名山大川,然其清幽静谧,足以令人忘返。
溪边老翁,年逾六十,言其祖辈皆居于此,世世代代,未尝迁徙。余问其故,答曰:“此地宜人,水清土沃,可耕可渔,吾等乐居之。”余闻之,益加钦佩。盖人之所居,不在繁华之地,而在心安之处也。
翻译:
浣花溪位于成都城的西南角,城外有一座古老的祠堂,叫做“杜工部祠”。我曾经游览过这里,发现这个地方偏僻而幽静,树林茂密,溪水潺潺,与城市的喧嚣完全不同。溪水清澈见底,石子小路曲折蜿蜒,走在上面仿佛置身于一幅画卷之中。正值春天,桃花盛开,红白交错,景色非常美丽。我坐在溪边,心情舒畅,仿佛置身于仙境。
溪的南面有一座小亭子,名叫“浣花亭”,传说曾是杜甫居住的地方。我登上亭子远眺,只见山色朦胧,云雾缭绕,心中随之起伏,情绪变得格外轻松。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渔舟归来的歌声,声音悠长而婉转,令人陶醉。我不禁感叹:虽然这里不是名山大川,但它的清幽宁静,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溪边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他说他的祖辈都住在这里,世世代代从未迁徙。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这里适合居住,水清土肥,可以耕种也可以捕鱼,我们乐于在这里生活。”我听了之后,更加敬佩。原来,人的居住之地,并不在于是否繁华,而在于是否心安。
结语:
《浣花溪记》不仅是一篇写景之作,更是一篇寄托情怀的文章。钟惺通过对浣花溪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人精神世界的追慕。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