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记载了东吴大帝孙权劝勉部下吕蒙学习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孙权对人才的重视,还蕴含了许多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成语。其中,有两个成语尤为经典,它们分别是“刮目相待”和“开卷有益”。
首先,“刮目相待”形容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人。这个成语源自孙权对吕蒙的评价。起初,鲁肃认为吕蒙不过是一介武夫,但后来发现吕蒙通过学习变得才智过人,于是感叹道:“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意为我以为你只有武略而已,如今却学识渊博,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孙权听后也鼓励鲁肃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吕蒙,由此产生了“刮目相待”这一成语。它告诉我们,不要以固定的眼光评判一个人,而应随着其成长与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
其次,“开卷有益”强调读书的好处。文中提到孙权劝吕蒙多读书时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并不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只是希望你能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这句话表明,阅读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让人更好地理解过去的事物。因此,“开卷有益”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言,提醒人们无论何时都要坚持阅读,从中汲取知识的力量。
综上所述,《孙权劝学》中的这两个成语——“刮目相待”与“开卷有益”,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待他人还是自身修养,我们都可以从这些成语中获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