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由来和意思】“七步成诗”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源自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段故事。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文学才华,也蕴含着历史与情感的深刻内涵。
一、七步成诗的由来
据《世说新语》等史料记载,东汉末年,曹操之子曹丕即位后,对弟弟曹植心存忌惮。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将以谋逆罪处死。曹植在极短时间内吟出千古名句:“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以豆与萁比喻兄弟,表达了对兄长迫害的不满与哀怨,最终感动了曹丕,得以赦免。
此事件成为“七步成诗”的典故来源,象征着才思敏捷与情感真挚。
二、七步成诗的意思
“七步成诗”原意是指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形容人思维敏捷、文采出众。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一件创作性工作,常用于赞美人的才智与应变能力。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七步成诗 |
出处 | 《世说新语》等史料记载 |
故事背景 | 曹丕逼曹植七步内作诗,否则处死 |
诗句内容 | “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
典故含义 | 表达兄弟相残的悲愤,体现才思敏捷 |
现代用法 | 赞美人思维敏捷、写作能力强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文人智慧与情感表达 |
四、结语
“七步成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精彩片段,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才情与情感的生动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压力与挑战面前,智慧与情感同样重要。这一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成为衡量才华与应变能力的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