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首·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悯农》。第一首通过对比“春种”与“秋收”,突出了农业生产的丰收景象,但紧接着“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却揭示了令人痛心的社会现实:即便土地都被开垦利用,农民仍然因各种原因而忍饥挨饿。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底层劳动者生活困苦的问题。
第二首则从具体的劳动场景入手,“锄禾日当午”描述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情景,“汗滴禾下土”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艰辛。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把视角转向了餐桌上的食物,引发人们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者深深的同情。
这两首诗语言质朴却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注,也提醒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