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大班健康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识“打喷嚏”是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了解打喷嚏时的正确做法。
2. 学习在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教具:图片(展示打喷嚏时的正确与错误行为)、视频短片(关于打喷嚏的卫生知识)。
2. 材料:纸巾若干、小镜子、手帕等。
3.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健康小卫士”角,张贴相关卫生标语。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打喷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
2. 观看视频(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打喷嚏”的科普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打喷嚏的原理以及不正确做法可能带来的影响。
3. 情景讨论(8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几种不同的打喷嚏方式(如用手直接捂住、不用手、用纸巾等),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 “哪种方法更卫生?”
- “如果不注意,会有什么后果?”
- “我们该怎样做才对?”
4. 实践操作(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模拟练习:
- 用纸巾遮住口鼻打喷嚏;
- 如果没有纸巾,可以用手肘遮挡;
- 打完喷嚏后要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并鼓励幼儿互相提醒。
5. 游戏巩固(7分钟)
开展“我是健康小卫士”游戏:
- 幼儿分组,每组扮演“小医生”,观察其他小朋友在打喷嚏时的做法是否正确;
- 对于做得好的小朋友给予“健康小勋章”奖励。
6. 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打喷嚏时要注意卫生,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同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习所学内容,共同维护家庭卫生。
四、活动延伸:
1. 在班级中设立“健康小贴士”墙,定期更新有关卫生习惯的知识。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同伴纠正不良习惯。
3. 家园合作,建议家长在家中也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认识打喷嚏的正确做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卫生礼仪。今后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场景,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卫生意识。